贵而势大者疑 贱而礼绝者隔 近而言轻者忽 远而意忠者忤

弄清影

在我爹前往洛阳的前夕,我提醒他听听这次武皇展的讲解如何,之前收了返图,后续是他还把讲解全程(共70分钟左右)录下来发给我看… (震惊.jpg



—— 这就是为什么我对一些“婉儿迷弟论”向来不屑一顾,毕竟身边有位真·迷弟现身说法,加之太平这位婉粉头子在上,我对“婉儿迷弟”的标准可就要严格些。在我的世界观里,凡是活到玄宗朝的朝臣,尤其是在玄宗朝大放光彩的张贤相,就别碰瓷“迷弟”头衔了


说起来不定期逛b站看婉平视频下面总有宣传于姓“国师”洗脑包的ky精,那种破防的姿态倒是与张相有几分相似 x

于国师嘴上说“我们婉儿”,到头来还是热衷谈人家八卦,然而一提到婉平关系就急眼,硬是要扯政治动机的大旗,还要“锐评”一番太平(本来是想在b站开心看婉平的,结果首页硬是给我推送⬇️这种晦气玩意,光看标题就没有点击欲




言归正传,为这次的导览做一点小反馈:


1)武周疆域图那部分的讲解里一些足够让糖粉+国腩围攻的描述:

  • “疆域最大不是贞观年间也不是玄宗李隆基时期,而是高宗到武周时期”

  • 把武姐正式称帝前的摄政时期也算在她的作为内,也就是说之前对东边半岛➕日本的战绩也被算作她的功劳之下,加之对西域、吐蕃和漠北的外交处理,还特别加了一句“她实现了前代几位君主都未能完成的夙愿” 

  • “唐最好的一百年,就是武周(武姐参与执政的半个世纪)至开元”


2)总体来说主旨还是吹唐—— 武周让陷入烂局的大唐翻身走向巅峰,成为封建时代的顶流

前文提到个人对“盛世”的看法只会认同“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不过要是硬去比的话,唐在内外交困中还能喜迎“盛世”,又在安史重挫下还能苟延残喘那么些年头,即便武周的历史被搞得残缺不全,也不难判断这段时期应该是何等风光过

而且中睿宗两朝也是不该被忽略的过渡期,宫廷内部拉扯异常激烈,上头坐着的还是普信懂帝,到底是谁在“默默付出”也不需要我点名了。世人再怎么骂这两位“不是好东西”,也解释不明白唐廷为何没有抹去她们的尊号。别跟我说名号不重要,不然怎么把人家灰都给扬了?


这段巅峰的特殊性与其前代及当朝文化环境密不可分,意识形态又与对外关系相互纠缠中陷入更深的循环。近至宫廷角逐,远至社会民生,都会被卷入这种漩涡中,血色渲染出昙花一现的璀璨光芒。这在整个历史背景下都是罕有的,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少外国学者也对武周时期有很强的滤镜。在意识形态的交锋中,唐的“乱象“是一种必然结果,而红妆时代就整体大局而言反而是在纷乱与民生之间取得了一种平衡,这是在改朝开元后再没能形成的奇观


有个有意思的例子:在太平落败后张说立刻就被提拔起来,他就进言废止前朝的“外国滥俗”,并得到李隆基准奏。这事从中宗朝念叨到睿宗朝却一直未被处理,李显当年还亲自跑到醴泉坊看过“乞寒戏”的,而此文化直到李隆基正式掌权后才被取缔,想想是哪位对当年的民俗风情发挥过重要影响力?


《张说检校中书令制》(先天二年七月)

门下:殷命百工,傅膺审象,汉推三杰,良属运筹。不有斯人,孰赉予弼。尚书左丞张说,居正合道,体直理精。朕昔在承华,首延博望。谈经之际,钦若谠言;撝翰之间,润色鸿业。屡陈匡益,见嫉奸回。顷虽抗谠疏远,而载怀饥渴。今群凶已服,大猷伊始,永言亮采,光朕侧席之期;俾咨启沃,成朕济川之望。宜登鼎铉,式综丝纶,可检校中书令。


《通典·四方乐》:

乞寒者,本西国外蕃之乐也。神龙二年三月,并州清源县令吕元泰上疏曰:“臣谨按洪范八政,曰‘谋时寒若’。君能谋事,则寒顺之。何必裸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也。礼记曰:‘立秋之日行夏令,则寒暑不节。’夫阴阳不调,政令之失也;休咎之应,君臣之感也。理均影响,可不戒哉!”景云二年,左拾遗韩朝宗谏曰:“传曰,辛有适伊川,见被发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后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以其中国之人,习戎狄之事。一言以贯,百代可知。今之乞寒,滥触胡俗,伏愿三思,筹其所以。”至先天二年十月,中书令张说谏曰:“韩宣适鲁,见周礼而叹;孔子会齐,数倡优之罪。列国如此,况天朝乎!今外国请和,选使朝谒,所望接以礼乐,示以兵威。虽曰戎夷,不可轻易,焉知无驹支之辩,由余之贤哉!且乞寒、泼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法殊鲁礼,亵比齐优,恐非干羽柔远之义,樽俎折冲之道。愿择刍言,特罢此戏。”至开元元年十二月敕:“腊月乞寒,外蕃所出,渐浸成俗,因循以久。自今以后,无问蕃汉,即宜禁断。”


似乎也更明白为何当代不少理中客热衷于造谣武周“丧权辱国”,以及关于太平“服妖”的评价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可笑是这种指控对比李隆基本人之后的作为来看可以说是胡搅蛮缠。当时人或许应该也清楚这种说辞站不住脚,李隆基对他奶奶、姑姑、姑妇总带着一种打压还别扭蹭热度的怪异态度


当然这段争议即使放眼当下也是热度不减的话题:拉扯不断的胡汉之争、混淆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的概念四处发癫


喜欢搞朝代拉踩的为了讽刺糖的“乱”搬出带清的“集权巅峰”说事,细看也是经不起推敲。意识形态的交锋在后朝的不断糅合中被稀释,而带清怎么也洗刷不了的问题是面对世界的潮流无动于衷。它又不是真·闭关锁国,从始至终都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尤其是乾隆与大陆彼岸的路易十六一直交往到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也就是说乾隆对当时欧亚大陆的整体局势都是心知肚明的,而他对这场动摇君主制风暴的反应是彻底把他清带偏了跑道:1794年捕杀白/莲/教(路易十六亡于1793年)开始,清廷对民间活动的进行更加严格的打压。换言之,如果非要横向对比中西差距的话,这段时期才算是分水岭,当年王贞仪(1768年-1797年)在天文上的建树仍然为世界称颂:金星的环形山和小行星都有她的名字。而今爱扯“女性权益”的也该读一读她的诗文,看看自己的“自我意识”到底是领先于前辈还是退到更魔怔的程度了


所以在我看来,乾小四和李某三是拉胯得不分高下,只不过前者作死没有收获现世报,还能蹭个“盛世”声誉。至少世人多少会怜惜玉环,却一致地对慈禧口诛笔伐。这里也可以让信奉“当局者迷”的人认清一个现实:某位知名历史人物没有“成事”的原因只有两种可能:主观意愿的不想或是时代局限的不能,必然不会是“ta不知道该怎么做更好”


3)辟谣“武姐迁都是因为在长安杀人太多产生心理阴影”、“害怕冤魂缠身做噩梦”这类流言,认证《大云经》并非伪经


4)用唐恭陵的物料盖章李弘是阿武最爱的好大儿


5)虽然九五浓度🈶️但基本没夸过高宗 x


6)比较下头的地方就是仍然在夸李三,还说他是“武姐徒弟”让我眼前一黑


7)用《昇仙太子碑》和嵩山金简当作武姐后期改信道的根据... 我不理解


大体上这个展还是高于我预期值的,毕竟被“专业”的洗脑包荼毒后再看这些图文信息都跟着顺眼不少。其实在我身处的现实环境中,我就从来没听过武婉平的差评,尤其吹武姐彩虹屁的反而是更多的,但检索各路“分析”的过程中让我见识到了世界的参差百态


现实生活里武皇展可还在进行中,耐不住网上又开始发她不行的文案了

b站的婉平视频下面也从来不缺cp警察发疯


谁急了我不好说(笑)

评论(4)
热度(32)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弄清影 | Powered by LOFTER